阿里康网
心理
快速搜索

爱之性,欲说还休

2015年03月24日

心理导读:都说,男人因为性而爱,女人因为爱而性。我觉得这句话很误导女性朋友对于性的认识,仿佛性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附属产品,女人都是以隐忍和牺牲作为爱的代价。女人是情感专一类的生物,她们大部分的确是因为爱了才会有性行——92xinli.com

  都说,男人因为性而爱,女人因为爱而性。我觉得这句话很误导女性朋友对于性的认识,仿佛性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附属产品,女人都是以隐忍和牺牲作为爱的代价。女人是情感专一类的生物,她们大部分的确是因为爱了才会有性行为,但这句话在潜意识当中传递出一种信息,那就是女人只应该谈爱,而不应该关注性。不能不说,这对女性的性需求是一种压抑。

  其实女人不是不需要性过程中的很多快乐,只是因为爱,我们压抑了过多的性快乐的感受,因为传统的教育,我们压抑了那些对于性快乐的表达。而这些压抑在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两性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不论是我经历过的咨询案例当中,还是我和一些朋友交往过程当中,我都听到过类似的状态:我们太熟悉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工作太忙碌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无性婚姻状态。

  拥有这个想法和生活状态的人在现在社会中不是少数,如果你的男人没有生理上的健康问题,那么这样的状态时间长了就会培养出一个会对别的女人色眼迷离、想入非非,甚至有实质行为的爱人来。

  我们暂且先不说道德的约束,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男人对于性的需要是能够满足很多内心其他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渠道。以往,人们可以很好的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来源于很多的因素,其中有社会性的,也有家庭性的。社会性的因素在于我们社会环境当中的一些现象和文化是没有引导和示范效应的,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会从很多的媒体渠道当中获得一些对于性与道德新的观念。为什么《蜗居》那个电视剧会被封杀,政治的原因暂且不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源于它把婚外情合理化,把爱情凌驾于人性、责任、道德之上。我相信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在设计和拍摄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他呈现的不过是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但是媒体的影响面和示范作用是不可小窥的。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并不只限于那些成熟的成年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朋友。让很多还没有建设好自身道德观、价值观的年轻朋友自己去判断那些戏剧当中人物的情感选择和行为就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物。

  我的一位因为青春期叛逆而做心理咨询的女孩白君如就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柏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人生和未来很多东西有道理,但它们不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唯一渠道。我长得也不错,大智慧没有,小聪明不少,以后我可以和海藻(《蜗居》的女主人公之一,因傍了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后拥有很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很“凄美”的爱情,最后因为情人夫人的暴打而流产,也因为情人的自杀而放弃拥有的很多东西,在情人的美国友人安排下去了国外)那样去生活,幸福快乐生活能够拥有的内容她都曾经拥有过,只不过她最后太理想化给放弃了很多,但最后不是也去美国了。做情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她男人不被双规,她不是依旧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吗!

  我不能告诉白君如现实和戏剧的差别,因为她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非我告诉她的。大部分戏剧呈现的是人一生当中的一个片段,而并非整体,而海藻所谓的“拥有”和“幸福”也不过是她暂时的获得,而她将要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恐怕是17岁的白君如无法体会的。但是,这能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社会信息对于人的道德、责任和自我规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一种多样化的社会信息当中,人们的性意识和情感忠诚意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便那些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价值观的男性朋友并不会主动的去做破坏两性关系的事情,那如果他的生理需求是空白的,心理需求是缺失的,这时候有一个年轻貌美的“白君如”出现在他的生活工作圈子当中的时候,他用什么作为长期抗衡的力量?

  说到社会影响后也应该说一下家庭的影响。对于男女情感关系,我们很多的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说离异家庭出来的人他未来的离婚几率要高于完整家庭的人,并不是基因的遗传。而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很好的给予他一个榜样,让他学会怎么面对和处理两性之间有可能爆发的各种矛盾。而一部分家庭情感中出现的出轨行为却是一种负面的示范,父母的这个行为告诉了孩子,有的错误是可以偶尔犯的。那这个孩子成年后,面对性的诱惑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性和爱是可以分开思考的。我和别人睡了,并不代表我不爱你,不爱家庭,不爱孩子,也不代表我想要分手或者离婚。这时候,对于性的自我约束就不是他的婚姻和道德的底线,而不分手,不离婚才是底线。所以,当这样的诱惑出现后,没有触及他的道德底线,他避免发生类似问题的心理动力就会很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