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楞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92xinli.com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楞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地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来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不谋而合,我国著名的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小学主要是良好习惯培养;中学主要是道德品质教育;而大学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紧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即要把握这样的原则“小时严大了宽”。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具有以下的特征
1、习惯的后天性:习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是教育、训练的结果。
2、习惯的稳固性和可变性:习惯经过多次重复,因得到强化而不断地趋于定型和稳固,如果此时想改变它则是较为困难的。习惯的这种稳固性不是绝对的,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虽难以改变但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只要教育得法,经过较长时间强化训练仍可改变。
3、习惯的情境性: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举个例子:养成了良好交通习惯的人,经过十字路口时不管有没有人、车,只要是红灯就会停下来,直到绿灯亮起来;养成了挽上睡前刷牙习惯的人,不需要别人督促,睡觉前就会自动地去刷牙。反之,在习惯还不完全巩固的情况下,如有的儿童,在学校初步形成了“饭前洗手”掂?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掂?惯。可是一回到家里,在学校的好习惯可能就没有了。这说明儿童掂?惯受情境所制约。所以,我们家长要与学校一致,创造条件,使其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粉携,在各种场合实践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摆脱单一情境刺激的状况。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是很难加以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晨起刷牙、饭前洗手,这一类卫生习惯使人们一辈子受用;“今日事今日毕”掂?惯使许多人夺取了更多的时间,也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良好掂?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工作繁忙,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或认为“树大自然直”。这并不符合自然的乖瞪,更不符合人的成长乖瞪,往严重里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托辞。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这是经过多少次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我们有必要统一思想,认真研究一下如何帮助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学问。
我国的独生子女多,目前孩子存在着“五小”问题:“小霸王”、“小懒虫”、“小犟驴”,为什么现在“小霸王”、“小懒虫”、“小犟驴”这么多?一句话,从小惯的;“小磨蹭”、“小马虎”,除了我前面讲的”五小“问题外,还有其他问题,如学习不专心,作业不完成,不讲究卫生,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爱别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一个问题——习惯问题。
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可分为四个大的方面,即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与卫生习惯。
做人方面的主要习惯有:(16个字)
(1)真爱为先。主要习惯包括:A.接受爱和付出爱掂?惯;B.自爱掂?惯,包括:自尊、独立等;C.理解与尊重掂?惯,包括:理解对方的需要,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尊重他人人格,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D.宽容掂?惯,包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交朋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