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心理
快速搜索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

2015年03月24日

心理导读:【幼儿心理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92xinli.com

 

      【幼儿心理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幼儿心理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幼儿心理教育对策】

 

1、 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 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 幼儿心理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幼儿心理教育主要从以下几点培养健康的心理

 

       1、培养幼儿的谦让 谦让精神无论是幼儿或是成人都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技能。所以要从小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睦相处。幼儿没有谦让精神,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导致他们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只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父母和教师发觉幼儿这种行为时,首先阻止其形成,平时要教育幼儿为幼儿园、为家庭做一些小事情。不要什么事不让幼儿干,都为他们包办,迁就纵容使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地观察,从而进行及时指导,使他们在与他人友好相处时,体会到更多同伴之间的亲切和快乐,从而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起谦让的精神。

 

     2、幼儿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面情绪。幼儿的恐惧心理是与成人思想交流、对外部世界认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而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事件、压力等等。一般来说,幼儿的恐惧心理多半是被吓出来的,这些情况大多是大人,尤其是父母造成的,当幼儿不听话时,许多父母在不懂幼儿脆弱的心理时就吓唬幼儿迫使他就范。如:不吃饭就送到医院让医生打针等等。既使这些做法暂时地使幼儿乖乖听话,但对幼儿心理健康是不利的,长期这样会使幼儿形成恐惧、怯懦等不良的个性。所以消除幼儿恐惧心理是很重要,首先在幼儿不听话时成人也不要恐吓幼儿,要真诚地尊重、关心、爱护幼儿。与此同时应通过讲科学道理,耐心进行教育、启发和鼓励,帮助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消除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轻松、勇敢地面对生活。

 

     3、养幼儿的分享精神 有些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幼儿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西藏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其实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父母和教师应首先让幼儿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当幼儿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时,体会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懂得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