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心理学的授课老师都非常幽默,偶尔想到一位女老师,在讲到逆反心理时说到她不满一岁的女儿,有一次用奶瓶给女儿喂奶,女儿决然不吃,没办法她只好把奶瓶放在自己嘴上说:不吃算了,我吃。然后她发现女儿无半丝犹豫的放——92xinli.com
心理学的授课老师都非常幽默,偶尔想到一位女老师,在讲到“逆反心理”时说到她不满一岁的女儿,有一次用奶瓶给女儿喂奶,女儿决然不吃,没办法她只好把奶瓶放在自己嘴上说:不吃算了,我吃。然后她发现女儿无半丝犹豫的放下手中的玩具扑向奶瓶。女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么一点的小孩,就有逆反心理了?!”我们听后全都笑了,我一边笑她调侃的有趣,又笑她被做母亲的幸福感迷惑的样子,因为这句话完全投射出她作为母亲的心理。对孩子的爱会使每一位母亲“过高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如果她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用客观的心态也会做出我这样的解释,那就是八、九个月孩子开始有了个体生理上的自我意识,有了自我主体与客体的存在认知,奶瓶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容分割的客体”,甚至是他的一部分---既她所依恋的情感部分。因为这个阶段,他们对生活中亲密接触到的事物,如小碗、玩具、衣服、食物,会不同程度的与之建立一种依恋情感,他们的“泛灵论”把这些客体都看作是和他一样的“有生命”的个体,当做自己的情感伙伴,与之进行特殊的语言及情感交流,当与之分离时会产生焦虑情绪,自控力差的孩子便会大哭,并不是像我们成人所说的那样:“看,宝宝多聪明,这么小就知道护东西了!”。这同样是刚才所说老师的那种“爱”的晕轮效应所致。要家长们注意的是,这种依恋情感过度,再加上与孩子发展的亲子关系不良,会造成这方方面的不良行为,如有的幼儿入幼儿园了还总是衔着奶嘴,无论到哪儿;有的幼儿睡前必须抱着毛巾才能入睡,不让任何人动,洗干净也不行。。。这个时期,如若没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无良好的过渡下因工作等原因把孩子送往奶奶或其他亲人抚养,或在生活中很少得到母亲的爱抚,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不同,就会出现上两例问题状况,不良行为在生活中得到反复强化后,把对母亲的依恋便转移到奶嘴和毛巾上,所以,这种依恋的建立也就不难理解了。婴幼儿期心理脆弱敏感,主要心理需求是安全感,如果亲子关系不良、使孩子缺少安全感还会造成其他影响健康成长的心理和个性问题,如不爱交往、不爱表达,胆小,退缩、自卑、认知能力发展迟缓等都与以上有关,当然所有的问题不可能都会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气质类型、家庭环境、各种因素的不同,问题的程度也会不同。所以成人要多和孩子发展亲密关系,尤其是妈妈们要多给孩子亲吻、拥抱、关心,细心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无助、孤独、焦虑、恐惧、抑郁的环境氛围里,这样才会有利与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阳光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