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由于儿童身心的迅速发展,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增多,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因此,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且其身心发展也更易受到情绪障——92xinli.com
由于儿童身心的迅速发展,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增多,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因此,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且其身心发展也更易受到情绪障碍的不良影响。——www.
情绪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个体的生活适应、潜能的充分发挥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明显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情绪问题的困扰,而抑郁是最为突出的情绪问题之一。据统计,抑郁症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由于儿童身心的迅速发展,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增多,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因此,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且其身心发展也更易受到情绪障碍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他的第一交往对象,家庭环境无疑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探讨家庭环境与抑郁的关系,识别其中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对于儿童抑郁障碍的及早预防、鉴别和矫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儿童抑郁及其相关家庭因素的探讨是情绪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对近年来儿童抑郁及其家庭环境因素的有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并结合当前脑科学研究在抑郁的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对心理行为层面和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的整合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心理行为层面的研究
在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影响时,一种较为常见的研究模式是回溯式研究,即由患有抑郁障碍的成人回忆自己在儿童时期与父母的交往方式以及家庭的特征等,或对父母为抑郁患者的人(成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以此来考查家庭环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但这类研究往往无法保证回溯式信息的可靠性,对父母的特征也缺乏详尽、直接的测量,因而使研究效度受到影响。鉴于这种原因,近来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考察抑郁儿童对家庭环境的评价、父母有抑郁倾向的儿童的身心特点及他们出现抑郁问题的机率等来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抑郁的影响。此外,研究者不再仅仅关注家庭环境因素本身(如母亲抑郁)是否会加大儿童出现抑郁的危险性,而是致力于考查种种家庭因素作用的潜在机制。
1. 1 家庭因素对儿童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患有抑郁障碍是儿童出现抑郁或其它情绪障碍的最为严重的危险性因素之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已有研究多集中探讨母亲抑郁对子女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父亲的作用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发现,父母抑郁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遗传作用,父母抑郁的儿童可能天生具有异常的神经调节机能;其二是不良的亲子交往方式和消极的情感联系,抑郁的母亲通常较少参与孩子的活动,较少表现出关爱、接纳,更倾向于表现出拒绝、挑剔、敌对的态度,容易发怒,并且多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儿童的行为,而不是与孩子平等地协商等等。这种不良的亲子交往使儿童长期处于消级的心理环境之中,影响了儿童认知、情感的正常发展,并且由于父母的行为榜样作用,使孩子无法发展起应对生活中负面刺激的有效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加大了孩子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可能性。反之,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则有助于儿童发展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自尊,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境,从而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不良情绪反应。
父母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探讨较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父母的心理特征方面,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控制性、侵入性过强,则会妨碍孩子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管理、调节能力的发展,导致儿童缺乏自我控制感,自我评价下降,压力、冲突增加,从而增大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可能性。在父母的行为特征方面,将孩子的活动限制在固定的家庭规则或程序之内,孩子的一举一动均在父母的严格监控之下,亲子之间缺乏坦城、平等的交流,或者家庭内部缺乏明确、合理、一致的行为规范,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稳定的家庭教育氛围等,这些均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社交退缩,以及攻击、不服从等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