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摘要 :行为矫正技术自20世纪产生以来,就成为能够成功处理人类问题方法中的发展迅速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大量的研究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到儿童的行为塑造中。本文主要介绍了行为及行为——92xinli.com
摘要:行为矫正技术自20世纪产生以来,就成为能够成功处理人类问题方法中的发展迅速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大量的研究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到儿童的行为塑造中。本文主要介绍了行为及行为矫正技术的含义,并对多动症儿童的特征及成因做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行为矫正技术在多动症儿童身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矫正技术;多动症;强化;消退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自二十世纪产生,至今已成为能够成功处理人类问题方法中的发展迅速者。行为矫正技术的内容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增加、方法趋向整合, 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行为矫正技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已是大势所趋。大量的研究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到儿童的行为塑造中,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矫正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一、行为及行为矫正技术的涵义
行为是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根据心理学者的观点, 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界定。传统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等认为, 行为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新行为论者赫尔、托儿曼认为, 行为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外, 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认知论者则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历程, 对外显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不太重视。根据以上观点, 可以说广泛意义上的行为既包含了外显行为, 也包括了内隐意识历程。外显行为诸如写字、吃东西、奔跑等, 内隐行为诸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大多数行为不是天生的,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儿童通过良好的的学习, 学会了说话、认字、书写等, 获得了各种知识技能;通过良好的学习, 学会了尊老爱幼, 形成了良好的品行, 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但是, 也有部分儿童在不利条件影响下, 进行了不正当学习, 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方式。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 这便是行为矫正技术的功能。
行为矫正技术也称行为矫正方法, 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 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讲, 行为的改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没有到有, 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 一种是不良行为的矫正, 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
二、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成因
多动症(Au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and Disorders 简称:ADHD)全称为注意障碍性多动症,是以多动不宁为主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是发生于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或注意短暂,活动量过多与行为冲动三大症状,常常是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ADHD明显地干扰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情绪等。
1.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总是不停地无目的的运动,并且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研究表明,在自由游戏中,仅仅根据活动不能将活动过度儿童与其他儿童区分开来,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多动症儿童就会表现出显着的活动过度,他们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的还会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过多。在婴儿期就不知疲倦的动个不停,喜欢重复动作。睡眠时爱磨牙、梦呓及身体扭动。在幼儿园时,他们不分场合,特别好动。上课不能安静,扭来扭去,手脚不停或与人讲话,做小动作;在家里常常乱跑乱闹,睡眠时,好来回翻动,睡不安稳。平时爱玩危险游戏。但其活动缺少目的性,没有目标。
(2)注意力缺陷。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没有自控力,经常频繁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做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或频繁转换活动等。
(3)情绪与行为问题。情绪不稳,波动性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行动先于思维,不经考虑就行动。个性倔强,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爱说谎,不讲礼貌,不能忍受挫折。
(4)“学习困难”。这种儿童大多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有注意力和其他的认知障碍,学习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如视听或视动功能障碍,表现出阅读、书写、计算、左右辨别不清及临摹绘图困难。不能较长时间持续学习,对于学过的知识不易理解,识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