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心理
快速搜索

儿童行为障碍的催眠矫正案例

2015年03月24日

心理导读:这是儿童行为障碍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诊经过: 某日,接近中午,一个年轻母亲气咻咻地扯著她的8岁的独生女儿到医院就医,医院分诊室把患者分派到儿科。但是,儿科医生无能为力,把患者介绍到神经科就医。当时,这位——92xinli.com

 

       这是儿童行为障碍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诊经过:

 

  某日,接近中午,一个年轻母亲气咻咻地扯著她的8岁的独生女儿到医院就医,医院分诊室把患者分派到儿科。但是,儿科医生无能为力,把患者介绍到神经科就医。当时,这位年轻母亲把女儿推进诊室,情绪急躁,一点也不耐烦,言语生硬,不断地唠唠叨叨,严厉批评、甚至恐吓、攻击女儿。当时女孩的表现是,一脸委屈,反抗,不言不语。进门以后小女孩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接著摸摸这儿,看看这那儿,但是她和母亲没有多少直接交流。母亲在不断地抱怨,批评,发牢骚。

 

  对这个案例的情况,一般临床医生其实也无能无力。但本人当时在神经内科,熟悉催眠治疗技术,于是决定接受这个患者,为其进行特殊的治疗。

 

  医生接诊,平静地把母女让进诊室,暂不做声,以观察和聆听为主。

 

  母亲基本上这样说话:(情绪很激动,不容催眠治疗师插嘴,语速很快,表情显示恼怒,不耐烦,语言带有攻击性)这半个来月,这孩子都快烦死人了,不知道哪根筋出了毛病,就是不听话,整天东摸摸、西捅捅,和她说啥她也爱理不理,上学不听老师讲课,老搞小动作,一会儿摸摸这儿、翻翻那儿,要不吃手指、要不就咬铅笔,要不就是自己玩弄铅笔盒。不断地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屁股上像生了疖子,坐不住,自己不听课还老影响的学生,老师提问她也不知道老师问啥,叫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傻呆呆地站著,茫茫然,老师布置作业也不做……老师来告状好几次了,刚才老师又打电话,说得那个难听啊!唉,真是,我整天忙著照看生意,早出晚归,她爸在机关哪里顾得上她,他爷爷、奶奶又看不住她…..你看看,讨厌不你,你怎么有又动人家的东西,老实点呆著好不好……你有毛病啊,你……(母亲发泄不满的同时,不时地推搡女儿。)

 

  女孩的表现:(委屈,情绪低落,默不做声,双唇紧闭,双眼含泪。挪向医生近侧,把弄椅子,玩桌上的听诊器。)

 

  医生对母亲(语气带有虚拟的攻击性): 你、你、你这人才有毛病,一进门,就嘟嘟哝哝,没完没了,一直唠叨到现在还没个停。一个这么好的小朋友,又漂亮又聪明,还这么乖,你怎么老批评她,老挑她的毛病?!

 

  医生对女儿(医生俯下身,语气缓和、小声):妈妈真是,唠唠叨叨,是不是很烦人?我们给她嘴上贴封条,看她再唠叨!我们不理她,好不好?来,咱们说话……(很夸张地用胶布条给妈妈把嘴巴封起来,然后使眼色示意母亲住嘴。)

 

  母亲的表现:(不再唠叨,觉得医生这个做法出乎意料,有点不可思议,耐心地在一旁观察。)

 

  女儿:(得到安慰,并觉得医生做法滑稽可笑,变得快乐起来)嗯…..呵呵,贴封条,哈哈……(女孩靠近医生,把弄桌子上的听诊器。)

 

  医生:(俯下身,小声,语气柔和)呵呵,怎么了,把妈妈惹急了?(语气夸张地)千万别惹你妈妈,你妈妈快呀疯了……

 

  妈妈:(已经不好意思地自己揭去胶布条,嘴角轻微一笑,默不做声)

 

  女孩:(转于平静)叔叔,嗯,这是干啥的?

 

  医生:(也拿著听诊器)这个东西啊?这是叔叔给人看病的工具,你喜欢看电视吧?电视里面的医生脖子上常常挂著这个东西,呵呵,记得吗?

 

  女孩:嗯,是,记得。

 

  医生:你知道这东西怎么用吗?

 

  女孩:不知道,怎么用呀?

 

  医生:恩,来叔叔告诉你,这叫听诊器,你先听听我的心脏,看看你能听到啥好玩的东西,仔细听!(医生把听诊器挂到女孩脖子上,放到耳朵上,然后这头放在自己心脏部位。)

 

  医生:好了,你仔细听,注意力集中,听听,有什么声音啊?(鼓励女孩注意力集中倾听)。

 

  女孩:呵呵,我听到啦!咕咚、咕咚的声音,哪来的声音啊?我再听听……

 

  医生:呵呵,听到了吧,仔细听才能听到!现在你听听你心脏的声音,是不是一样?(把听诊器放到小女孩心脏部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