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儿童读教科书就是一切。其实不然 ,儿童从教科书上学习的知识是今后成才绝对不能忽视的基本因素, 但教科书以外各类知识却是靠日积月累阅读获得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儿童阅读? 在指导过程中需要——92xinli.com
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儿童“读教科书就是一切。”其实不然 ,儿童从教科书上学习的知识是今后成才绝对不能忽视的基本因素, 但教科书以外各类知识却是靠日积月累阅读获得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儿童阅读? 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要领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首先了解儿童阅读心理,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儿童的阅读能力
图书, 是作者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产物。读书, 则是通过写在纸上用以表达意思的文字, 来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所叙述的事物。要完成这种思想交流就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由以下的因素构成:
1、眼睛的调整能力
读书的功能是从眼睛不断地捕捉词汇开始的, 通过眼睛把文字这种语言符号输送到大脑进行记忆、思考 ,进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寓意。
2、读字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
因为读的对象是被记录下来的、用以表达意思的文字符号。因此 ,要求儿童能记住文字并理解语法, 且能对不懂的, 不会读的词语进行推测、判断。
3、理解能力,批判能力,鉴赏能力
把知识用文字记号化, 便成为文章。文章需要读者以自己的能力来理解它的寓意, 同时需要读者具备评判文章内容正确与否的批判能力及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各个不相同,“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阅读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阅读入门阶段,指呀呀学语至看图识字。
2、初步阅读阶段,指可以独立完整地阅读一篇文章, 并完成从“机械性”的阅读向“思考性”的阅读过渡。
3、阅读成熟阶段,指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文章具有批判和鉴赏能力。
二、儿童的阅读兴趣
所谓兴趣, 是指为满足精神上、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意识。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阪本一朗把它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摇篮童话阶段(2--4岁) 即所谓“教养时期”,通俗地讲,就是教育该年龄段的幼儿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向他们讲解含有这些内容的故事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摇篮童话应短小精悍, 最好以动植物为故事的主角,故事形式不拘,寓教于乐。
2、民间故事阶段(4-6岁)即“撒娇时期”, 此阶段的阅读应使儿童分清善恶,懂得事物的道理。
3、寓言阶段(6-8岁)儿童的生活环境由家庭扩大的学校, 教育儿童尽快同社会相应是主要的课题, 儿童应学会判断简单的是非道理, 不再需要无条件地接受成人的“左右”。
4、童话阶段(8-10) 儿童通过学校、社会,开扩了视野,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 并会出现有意识地说谎等毛病, 应特别加强对该阶段儿童的生活、阅读辅导,增强儿童的生活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还包括故事阶段(10-12岁),传记阶段(12-14岁),文学阶段(14岁-),思索阶段(17岁-)。
三、 儿童的阅读倾向
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我们把各种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儿童,就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事实证明:擅于大量阅读书刊杂志的儿童,写作能力普遍较高, 作文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反之则需“冥思苦想,下笔若千钧。”但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仅仅由年龄来决定并截然分开, 它与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要了解儿童阅读心理必须了解儿童的阅读倾向。
现在的儿童,生活节奏紧张,除繁重的课外作业,还要学琴、画画、学书法……根据笔者平时跟踪调查表明:儿童后期的读书( 指教科书以外的图书)欲望在减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阅读量呈递减趋势,即小学三、四年级为“高峰期”,六年级为“低谷期”。儿童普遍认为:“读书不如看电视好”,
“读书不如玩好”, “读书是件麻烦事”,“课外书看多了会影响成绩了”……儿童的阅读现状和阅读兴趣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从分析儿童阅读心理入手, 从中找出影响儿童阅读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每一位从事少儿图书管理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