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市症患者的心灵自白
阿祥
时令已经入冬,自然界与经济界的双重寒气扑面而来,2008的这个冬天特别冷。身在IT业,我深深感受到了十年来所没有遭遇过的颤栗。
难忘春天那一幕。2008年的“五四青年节”那一天,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都市症候群》的展览,我与家人旅游走到那里。纯粹是对那个“症候群”的好奇,莫名其妙地走进去,实在是缺乏艺术的悟性,又莫名其妙地走出来。什么“症候群”呀?一头雾水。后来,我无意翻阅展览的简介,才明白了主办者的“别有用心”。原来,艺术家们以都市生活为题材,以绘画艺术为手段,关注都市中人的种种高发症候,关心人在当代文化中的生存处境、生命要求和人格倾向。仔细回想展厅里的那些作品,似乎有那么一点意思。
现在想起那个展览,提笔来写这篇日志,是因为我最近心里很烦,烦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时时心生莫名的恐慌,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于是,就怀疑自己可能患上了日渐流行的“都市症”。
恐慌、焦虑、不安、烦躁、失眠、疲劳、空虚……种种烦恼充塞于内心,剪不断,理还乱。对照专家开列的都市症的种种表现,我意识到,自己真的成了一名都市症病人,这很可怕。我属于“Office孤独症——又称office自闭症”那种,主要特征是:工作中封闭自我,很少与人(现实社会中的人)交流,常常因为异常的情绪不可控制,而产生排遗不开的烦恼。
每天,我躲在一间9平方的书房里,窗前窗后都是高楼,面对19寸的液晶宽屏,一根光纤连世界,全封闭,很自我,这就是我的生存空间。有手机,也有固定电话,但是,我讨厌铃响,不接不好,接了也不好,无法摆脱突如其来的干扰;亲友同事相约,不去不好,去了也不好,实在是不想参与只有开头没有结果的应酬……如此等等,闹心啊!我只想安静,只想独处。
按传统说法,我这种状态应当是抑郁症,小崔那样的全国著名人士都得了这种病,我等无名之辈压力更大,抑郁了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换了个“都市症”的名头,虽然把“抑郁”给掩饰了,而心理上的恐慌似乎更加严重了。
我为什么会患上怪里怪气的“都市症”?只因这生活节奏过快、心理负担加重、生态瞬息万变、天灾人祸难防、未来不可预知,呜呀呀,越想越可怕,一想头就炸。
人类创造了都市,又在都市中为迷失了自我。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我在干什么,又想得到什么?幸福属于我吗?我为什么不快乐?一个又一个问号,困扰着我,解不开,没答案,谁能告诉我?
其实我也知道,生活不光只是穿衣吃饭,生活不是有了金钱就快乐,人不能只是活着,活着就要活出情趣。可是,我在满足了穿衣吃饭的生存需求之后,心里仿佛长满了荒草。寻根刨底,我很清楚,我的都市症病源在哪里,因为我的工作,我的事业,已经没有了一点点生活情趣。面对电脑,我的十指很灵巧,却在机械地敲击着五笔字根;我的大脑也很灵敏,却在拼凑着苦燥乏味的词组,日复一日,我在复制自己的生活,生活又在复制我。没有创意,哪来的情趣?没有情趣,哪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