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史坦博格认为“爱情”(Love)包括了三个因素:亲密性(Intimacy)、热情(Passion)以及承诺(Commitment)。所谓“亲密性”是爱情的情绪因素,指的是两人彼此了解而感觉亲近的程度。比如说是否知道彼此的生活经验及心路历程,是否对彼此的生活习惯及思想都很清楚,也能相互分享心事提供支持,这种了解就叫“亲密性”。至于“热情”是爱情的行为因素,是指热恋对方,对对方产生希望“形影不离”的亲近需求,当然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性行为,这种想和对方发生亲密关系的感觉,就是热情。而所谓“承诺”,则是两个人都有“天长地久”的意愿,想长久地去经营这份感情,是爱情的认知因素。
完美的爱情哪里找?
如果两个人的情感中,以上三种因素都包括的话,那么这份情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结婚是个稳赢不输的赌局。但遗憾的是,这种公主王子式的完美神话并不常出现,因此不见得每对男女的情感都包括了这三种因素,有的可能只有两种,抑或只有一种因素,因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想知道你的爱情是何模样吗?那就请跟我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六种相处模式:
一、喜欢
有的人在结婚时,由于相处久了,彼此对对方的家世、背景、生活习惯及思想都非常清楚,却不一定有着强烈的生理需求和天长地久的意愿。说实话,这种感情比较接近朋友之爱,而不是男女之爱。通常这样的人会认为“友情”是“爱情”的第一步,彼此可因了解而产生热情及承诺,这种只具有“亲密性”的感情称为“喜欢”,也可以用来解释所谓“红颜知己”的情况。
二、迷恋
第二种感情是男女之间只有“热情”的因素,所谓的“一夜情”就是这种情况。两个陌生人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生理上的吸引力,甚至连对方姓名都还没记清楚,却一样可以一夜缠绵,次日清晨起床,激情消退,就挥挥手,各分东西,彼此既不了解,也没有承诺,而这种感情似乎在现代都会中已屡见不鲜。
三、空洞之爱
而令现代男女想来就头皮发麻的中国传统婚姻方式“媒妁之言”,只凭双方父母的一句话,就将两个甚至连面也没见过一次的男女送入洞房,这种婚姻只包括了“承诺”一项,全无“亲密性”及“热情”,这称之为“空洞之爱”。有意思的是,过去多数人都臣服于社会礼俗的束缚,照样可以维持一辈子的婚姻关系,同时,也不乏在婚后慢慢培养出亲密性及热情,而幸福过了一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