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心理
快速搜索

“我们该怎样保护孩子”

2015年03月24日

“我们该怎样保护孩子”   [COLOR=000080] 2006-11-14 09:43:27   小诗佳事件给学校安全教育敲响警钟    “我们该怎样保护孩子”       本报海口11月13日讯(记者 全德权 陈丹见习记者 杨超)今天,小诗佳遇害的事情在海口传开后,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学生安全防范工作。      教育局:加强校园周边整治       海口市教育局陈盈权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界从来没有松懈过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孩子人身安全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还谈什么学习呢?对每个学校来说,孩子安全保护问题要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知道小诗佳遇害后大家很震惊和痛心,现在就希望警方能尽快破案,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陈副局长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份开始,市教育局联合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12个单位开展了“整治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活动,这次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底,每个单位责任分工明确,为孩子打造更加和谐,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学校:给学校敲了一记警钟       海口市第27小学李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诗佳失踪的事情他们也一直在关注,但遇害也是刚刚才听说。李校长表示,学校对孩子的安全一直做为所有工作之首,每次升国旗之后,校方都会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一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小诗佳事件发生后给他们也提个醒,今天在教师会上给老师们又一次提出要求,如果在上课期间,有人来接孩子,一定要和家长取得联系,确认后才可以让来人将孩子接走,防止有居心不良的人乘虚而入。    海口市第33小学张校长告诉记者,从今天开始,33小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对孩子安全做全方位的教育,例如要求孩子们联系自身写一些小短文,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播送。      警方解析:儿童走失三大原因       儿童走失事故缘何频频?海口警方有关人士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三大原因。其一、家长监护不力,导致儿童迷路走失。有一部分孩子是利用节假日时间,私自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走失的。其二、痴迷网络游戏,见网友离家出走。少数网吧和各种游戏厅的经营者惟利是图,接纳未成年人,因各种游戏程序设计环环相扣,逐步升级,令一些孩子欲罢不能,长期泡在网吧和游戏厅中,甚至彻夜不归。有的人通过网友见面的方式,离家出走。其三、逃避家庭压力,孩子赌气出走。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期望。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揠苗助长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每个孩子在潜意识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叛逆的本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孩子只能选择逃避这种生活模式而离家出走。      专家支招:少儿如何保护自己       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心强,行为随意性的特点,有关专家认为,首先,家长和学校应该从宣传教育做起,学校应尽可能地利用中午广播、早操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应该建立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校园110”和“校园警务站”。    另一方面,少年儿童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以下是几个对儿童自护自救的建议:    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情应该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策略。此外应注意到,很多儿童对“陌生人”的定义是“凶恶、丑陋”等等词语,但是其实很多陌生人都是伪装成和善可亲的样子,要更加留心。二、大声呼叫求救。小孩子身单力薄,无法与歹徒直接争斗,但可以大声呼喊,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三、积极向别人求助。遇到麻烦找警察,是父母教给儿童的“安全第一课”,然而,要意识到其实能帮助你的人有很多,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就得求助他人。      心理医生:俯身倾听孩子心声       据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岳教授分析认为,99%的青少年都有离家出走的冲动,现在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3点:证明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证明自己是否真的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惩罚父母或最亲近的人。    事实上,这3点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生活中的细节。只要父母善于聆听子女发自内心的声音,给孩子以宽松的生活空间,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教父母:孩子走失如何报案       平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关键时刻学会自救。比如,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低龄儿童,在外出时,应该在其衣服或书包等处书写或绣上孩子的姓名及父母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针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当和父母走失后,应该教会他站在原地等待父母前来寻找,或者主动找民警说出父母的联系方式,以便和父母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    一旦孩子不幸走失,父母应该这样去做:一、当孩子在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走失后,父母应该找公园、商场广播室和派出所,或者打110;二、当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长时间联系不上的时候(在两三个小时以上),应该携带孩子的照片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向民警说明孩子的走失时间、地点、穿着和身上特征及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等。      出谋献策:搭建寻亲长效机制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为走失儿童寻亲,存在方式较为盲目、效率比较低下、渠道不够畅通等三大尴尬。为此,我们是否应该搭建一种更为科学的走失儿童寻亲机制?海南省救助站一负责人对记者说,按照有关规定,警方在找不到其家人的情况下,6岁以下的走失儿童都会送到当地的儿童福利院,6岁以上的走失儿童都会送到当地的救助管理站。如果报警后还未打探到孩子的消息,请赶紧到当地儿童福利院或救助管理站寻找孩子,以免走弯路。同时他建议家长平时要留心培养孩子记住父母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关键信息。    为此,海南一政协委员建议,海南救助部门与公安等多个部门合作,是否加强信息沟通,建立一个专业的寻人网站,建立一个庞大而准确的数据库,亲属只要把失踪孩子的照片、年龄、衣着、籍贯等特征输入,搜索引擎就能发挥快速比对作用,这样寻亲就不会显得盲目。 [/COLOR]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