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王贝,这个拥有年轻光泽肌肤和姣好脸蛋的美丽女孩,却因为心理上不满意自己的容貌,而过分执着于人造“面孔”,结果在如花的年龄在手术台上香消玉殒。
就在王贝整形失败后的第四天,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专家门诊来了一位漂亮的大学生。和王贝相同的是,19岁的广州女孩李璐(化名)也是和妈妈一起来到医院,但是李璐是被母亲带来做心理治疗的。
李妈妈说:李璐本来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自幼学业优秀,去年还考上了省内的重点大学。去年出于满足孩子爱美的心理,李妈妈带她去整过一次双眼皮。但是近期学校老师反映李璐经常请假,后来李妈妈才得知李璐请假是偷偷跑去美容院。同学反映:李璐对自己的整形效果老不满意,还借了上万块钱整容。李妈妈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几个月未见女儿,眼前的李璐虽说漂亮了点,但是看起来并不自然,面容晦暗、表情木然,李妈妈不禁一阵心疼,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明星整容失败的结局更是触目惊心,她下定决心一定帮孩子治好这个心理障碍。
整形相伴的心理扭曲有几许?
抽脂、断骨、隆鼻、削颞、割眼皮、垫下巴……
在惊叹人类整形医学伟大进展的同时,有多少人认真地思考过本来属于自身的骨肉用机械的方式损毁之后,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会对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在满足一时的虚荣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的压力和对今后器官功能是否正常运作的惶恐。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资深心理专家、精神科副主治医师沈家宏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外科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整形和整容,以此来提升信心,获得社会肯定和自我肯定,这些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味地追求整形效果,进而演变成人们所说的“整形癖”、“整形瘾”,那么这个人就是个心理疾病患者。因为癖好和爱好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可以肯定的是:具有“整形癖”者或多或少都具有心理障碍,而希望整形的爱美人士最好事先做好心理防护。
看到宣传的图片就想把自己“整得”一样漂亮,听到周围人的介绍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整形完之后对效果越来越不满意,进而投入巨资走进更加“高端”的整容医院,不惜把自己一年十余次地推向手术台……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受到原始力量驱动的,但是健康的人是应该有健全的自制力的。过分地追求“整形”无异于是对自我生理的“洁癖”,这个要比洁癖患者更可怕和恐怖,因为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追求容貌的完美,同样是一种强迫心理。可惜我们本身不是雕塑家,更无力承担雕刻自己的容貌带来的心理冲击和生理代价。
“整形癖”者大多自恋人格过于严重,有自恋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喜欢被赞美或者孤芳自赏、追求较高智能或漂亮的外貌。可见不断地“整形”正好填补了这种人的心理空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自恋本来就是自卑的表现,如何根本地解决内心的失衡最好还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其行为方式是生气勃勃的,也不会危害他人、环境和自我,而“‘整形癖’不仅多见于强迫性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还多伴有适应性人格障碍、应激性障碍、恐惧症、失眠、健忘等等”,沈教授说。
要整形,你做好心理防护了吗?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存在本能的、冲动的、潜意识层面,它们直接冲击人的灵魂,决定人的行为,让人感觉到自己不是自我的主宰者,特别是对先天的容貌。弗洛伊德揭示了人性中的非理性部分,而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当代人理性地选择整形,战胜内心对于相貌的非理性的完美追求之内驱力则是必须的。
经历过整形的人一般都会对自己整形的过程历历在目,“度时如日”、“如同骨头上刮肉”、“像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提到这些痛苦的记忆,他们不免内心悸动、胆战心惊,很多人会对之讳莫如深,避免想起美丽到来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刻。
其实,即使如今整形美容技术不断突破,对患者来说,注射麻药和作手术的过程仍然相当恐怖和痛苦的,多多少少都会留下心理阴影。沈家宏教授建议“整形”者最好在术后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摆脱内心的阴影,或者事前事后都有心理医生提供支持,他还呼吁相关部门为整形医院配备心理医生。
那么如何让“整形癖”走出心理沼泽呢?沈教授说:“整形癖”患者的心理是异常的,往往经历过痛苦的回忆,或者正在体会痛苦的体验,他们的内心已经丧失了健康的概念。追求“美”追求到心理痛苦的地步又怎么称得上心理健康呢?他建议患者要积极走出自我封闭或者盲目自恋的怪圈,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客观地看待自己,在周围环境中设定科学的“自我界限”,做好社会角色的定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两千多年前的先人就在告诉我们维护身体健康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沈教授希望像李璐这样的年轻人不要盲目跟风、追求时尚,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华丽,要放下浮躁的身心,做好人生的长远规划,利用大好时光苦练内功,才能获得社会的充分认可。不断锤炼自我的意志、提高自身涵养,学会宽容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营养,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和乐观的心灵才是大众眼中的美丽“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