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期的学生,除了要面对自己生理的巨大变化,更要应付学业、同侪等压力,往往易受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缠身的困扰。精神科医师表示,适度的紧张感是进步的动力,但当压力接踵而来产生莫名或是无故的紧张则称为焦虑,若没有适时的情绪抒发,则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精神科医师陈逸群表示,在其门诊经验中,就曾遇过这样的案例,17岁的小雁,是个积极乐观的小女生,在学校课业排名前五名,平时课业上都不用爸妈担心,但在面临考试,不论是学校的期中、期末考或是准备学测考试前总是会肚子痛、不好入眠且容易感冒,即使接受看诊、治疗,症状仍不见减缓。不过,一旦考试结束,所有不适的症状又都不药而愈,让爸妈常为了小雁的健康伤透脑筋。
精神科医师对焦虑的解释为莫名、无缘无故的紧张,而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压抑住对某个事件的紧张,表面上说不在乎,其实心里非常在意,患者会采取“灾难性的思考” ,把疾病想得太严重或觉得事件会演变成大灾难,如一有发烧症状就担心是肺炎,一个地震就想成房子即将要垮掉等,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睡觉也无法好好入眠,导致常常需要看医生。
焦虑症分多种 症状视肇因而定
精神科医师陈逸群表示,焦虑症除了好发于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外,青壮年族群也是高发生率的一员,造成这样的情况发生主因,多与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关。而焦虑症又会依据起因不同,可分为恐慌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及虑病症等类型。
一般来说,突然且反覆发作的极度不安感加上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为恐慌症;在面试、口试时须上台讲话,会有口吃或脑子一片空白,对一般的社交场所产生逃避心理为社交恐惧症;脑中重复一直出现几种特征的意念如怕脏、怕做错,以致重复做一些如洗手、检查等来克服强迫意念则称为强迫症;而当身体出现病痛如腹泻、胃痛等症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花时间到处找医师,经常请假不上班、上课等,则称为虑病症。
避免焦虑症上身先从学习轻松看待事物开始
要避免焦虑症上身,要先让自己跳脱灾难性的思考,学习如何轻松看待事物,并
让自己跳脱完美主义的框架,培养运动的习惯,适度的跟家人及朋友分享快乐悲伤,让情绪能找到出口抒发。若仍无法改善症状,亦可寻求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等专业人员的帮助,透过行为治疗或是药物治疗让疾病能得到更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