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心理
快速搜索

小小年纪 为何爱打“小报告”

2015年06月23日

在一般人眼里,打小报告属成人专利,孰不知小小幼儿,也不乏热衷此道者。

常见幼儿打“小报告”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裁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打“小报告”行为。这类行为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产生意见不一、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方或双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和保护。

二、为了试探老师的态度而产生的打“小报告”行为。有的幼儿并未和谁发生冲突,而是告某人发生了某一行为,如告某一幼儿从桌子上跳下来等。幼儿进行这类“告状”的目的是试探一下老师对某一行为的态度,然后作为自己是否进行同样这类行为的依据。

三、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例如:当两个小朋友因争座位而发生纠纷,小女孩打了小男孩,或是男女又打起来了。打“小报告”者是出于对小女孩的不满或对小男孩的同情,目的是求得老师对小女孩的批评和对小男孩的安慰。

总之,幼儿打“小报告”行为动机是单纯的、率真的,更无显著的功利目的。这些人如果引导得法,长大后更具有社会正义感,关心公共事务,爱抱打不平;如放任自流,这些人长大后可能更热衷诽谤、诬陷、打击他人。

在处理幼儿打“小报告”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幼儿动机,区别对待 在处理由于纠纷而发生打小报告行为时,老师必须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如意见不合,争夺玩具等,可以经过调解加以解决,对那些以强凌弱者必须严肃批评,对受欺负的幼儿给予安慰和保护。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打小报告行为; 如两个幼儿争玩具的纠纷,老师不必明示玩具给谁,可以先给幼儿讲一个互相谦让的小故事,然后让幼儿自己作决定。这样做,不仅可以密切幼儿间的友好关系,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独立思考等良好品质,从而减少幼儿间的摩擦,减少幼儿的打小报告行为。

同时,还可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活动来训练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游戏当中可让幼儿做一些小法庭、法官等游戏,特别是让那些独立能力差、爱告状的幼儿充当游戏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幼儿的纠纷和违纪行为。

小小年纪 为何爱打“小报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