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一直与孤独有缘。小时候,我是一个早熟的小孩,承负着许多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忧虑和恐惧,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未来都有太多的疑问。当那些小伙伴们无忧地在乡村的田野、山坡上奔跑、嬉戏,而我很多时候,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对着一群蚂蚁发呆;或者爬上高高的树梢,看着远去的雁阵,舒卷变幻的白云,作着深远的遐想。于是,我总是被孤独吸引,那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跟小伙伴们在一起,而是因为我发现独处有如此多的快乐。关于孤独,我有很多体验。在我看来,小时候的孤独,是一条独自唱着歌的蜿蜒小河;等长大以后,青春期的孤独,是一首月夜里飘逸着的小夜曲;如今,过了不惑的我,孤独对于我,象一位对酌的老友,到了千杯过后,所有要说的话,所有要叙的情,已经尽在沉默中。
记得有一句话说过,伟大的心灵都是孤独的,那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其实,平凡的心灵也一样需要孤独。村上春树在他的《挪威的森林》里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是人的灵魂所在地。我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独自修炼。能够给自己一个这样空间,静静的守望自己的灵魂,那是一种别致的享受。直到现在,我常常躲进没有人的偏僻之地,或者一个人走在荒野之上,远远地离开人群,离开所熟悉的一切。我喜欢躺在树下,凝视着树枝,树枝之上的云彩,以及云彩之上的天空,注视着在天空、云彩和树枝间穿越飞翔的小鸟,看着树叶从树上飘落,落到我身边的草地上。总感觉一个人的时候,自己会变得更有智慧、更为仁慈,会跟大自然更加亲近。就是在喧闹的境地里,我也能够寻得孤独的存在。我常常一个人踱进音乐吧,把自己丢给那飙风般的音乐,让灵魂在喧闹中麻醉。看着那些海豚般的躯体,在音乐中扭动,似乎这一切都与我毫无相干,自己的躯体与灵魂也毫无关碍。于是,一种彻底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仿佛置身于人迹罕至的荒原;身边的声响,犹如鬼哭狼嚎,地狱的呼唤,在招引着灵魂,进入魔鬼的红磨坊。
自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问世,孤独便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象征。这部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的主题就是关于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和消亡。它描写出了一种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揭示了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表现了一种因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因此《百年孤独》成为现代人类孤独精神状态的缩影,灵魂堕落的象征。
因此,孤独早已不是个人的感受,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情态;孤独早已是现代人追求个人独立,张弛个性自由的一种手段。因此,人们处在孤独时,才可以用激情澎湃的心灵去解读生命的意义。所以有人说,孤独是人们在寻找知音、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遭遇到一种美丽的寂寞;因为孤独,你可以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而面对朗朗青天、茫茫星宇,从从容容地咀嚼和体味凝结新的思想,聚集新的力量。因此,只有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懂得享受人生。
当然,不可否认,孤独也是现代人对文明社会的恐惧,对自我异化嬗变的一种无奈的表现。往往当我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自己和人群太隔膜,而又无能为力时,我们就会产生刻骨铭心的孤独。因此,孤独也很容易让人走向极端,产生绝望或者愤怒,让精神在孤独中被蚕食,让身体在孤独中被毁灭。
因此,我们要学会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一种至高至美的境界,是人生无比充实的一种情感,是精神世界一处快乐的净土,而不是沉沦的泥沼;真正的孤独可以使人超越,使人淡泊明志,使人宁静致远;真正的孤独不是封闭自己,把自己的心灵紧锁,而是对生活的虔诚,或者说是顶礼膜拜。有一句话说得好:身在名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谁又能说,拥有孤独的灵魂、空虚的精神,不是一种充实的满足,另一种更持久的拥有呢?是的,拥有孤独,是生命的难得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