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多半希望男人功成名就。李安导演的御用编剧王惠玲曾说:男人的不学习、不成长、不进步,是女人痛苦的根源。夫妻不合,妻子往往指责丈夫不思进取,可很少听到男人如此抱怨。
在一直以来的“男人社会”里,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的男人,必然卓越不凡,自然也让人仰慕。从有江山自有美人到郎才女貌,无不强调男人的处世法则,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套要求女人温良恭俭让的规范。这些社会标准自然会转化为择偶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选择,并决定婚姻的成败与幸福。
标准不会固定不变,追求上进却是男人永恒的好品性。“家庭妇女”在以前即便算不得贬义,也不令人敬仰,当它被“全职太太”所替代,就成为很多女人的梦想并且叫人艳羡——“全职”的背后,多半有精英男作支撑,女人以此为骄傲。可反过来,“家庭妇男”或“全职丈夫”至今行不通,从千年前的封妻荫子,到如今的锦衣玉食,对于男人而言,“上进”这个硬指标不可或缺。细化表现为: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有前途,事业蒸蒸日上,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生活态度积极,不断进步。
现在的问题是:超拔出众的女性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男人不免显得懈怠、安于现状。两性天平的悄然倾斜,让置身于爱情和婚姻之途的女人们,焦虑不安。
身边有太多例证:那些待字闺中的女友,几乎都是车房兼备的“白骨精”,却无一例外芳心无所属。我不认为女人一定要进入婚姻,生活状态取决于个人的自由选择而非外界压力。对于单身而言,有人能自得其乐,有人却惶恐困惑。女友们对婚姻不是没有追求,只是求而不得。
女A,经历了无数次相亲,朋友介绍、报纸征婚、网络恋情都尝试过,态度积极而端正,却于千千万万人中不得那一个。集聪慧能干于一身的女人,往往在与男人的初次遭遇中,就让对方气馁。那是一种生活历练之后见多识广的自信,更有独立自主的底气,绝大多数的庸常男人害怕挑战。
终于介绍了一位条件相当的,见面之后杳无音讯。私下里追问,得到的回答是,此女眼高气傲,怕“养”不起。人家也不要你养啊。哪个男人接受在女人面前弱势?我理解,所谓的强势,包含着从智力、体力到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等等一系列内容,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之时,男人时常底气不足,迎难而退。
女B,已经满世界宣告说准备大婚了,结果,备好红包的亲友们等来的却是分道扬镳的恶讯。女友坦言:在最后一刻,我无法说服自己嫁给他。原本,结婚是为了给父母交代,可当女友想到婚后要生孩子,突然质疑准新郎是否有能力承担。不错,她有高薪,男方收入平常,一想到自己未来要养家养孩子,不免心生怯懦。好好的单身贵族生活,凭什么要背上一个包袱?如果生活境况不因婚姻而变好,何苦进这个围城?
长久以来依照社会准则塑造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规范,以潜规则的方式存在,根深蒂固地造就了男女面对婚姻以及家庭生活时的不同心态,并没有因为“男女平等”而彻底改变。
婚姻是女人的依靠,如果这依靠不足够强大,会让女人生出太多的不安全感。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成长,在一个由经济能力、人格品性、精神思想等构成的多维度空间里,支撑起女人理想的爱情婚姻。
所以,女人在选择婚姻时,倾向于挑选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女人感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断断不做这番比较。
男人说,因为我优秀,我成功,所以有那么多女人倾慕我。他们以自身所获得的成就(金钱、地位、名誉)来证明自己的胜利,爱情仅仅是胜利光环上的装饰品,让它熠熠生辉、灿烂动人。
女人说,我嫁给了一个出色的男人,所以我成功。她们从一个卓荦的影像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凡。她们以对方的卓尔不群,来验证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也从来不认为一个男人的成功在于他的太太很优秀;相反,我们会认为,再出众的女人,如果她的男人很窝囊,她多半不幸。女人的出色在于她造就了一个卓越的男人。这些未必正确的公众判断,直接影响着女人的幸福感。
女人以追求上进要求男人,是将自我投射到了对方身上,当自己是一面镜子,希冀映射出的男人出类拔萃。这也是一种自恋——通过爱镜中的影像来爱自己,影像越完美无缺,自己越成功卓著。不是所有人,都能摆脱“影像”的影响,他们会把对自我的期待,强加于对方身上,并且以这种期待的实现与否,来判断婚姻的好坏。
爱的能力,其实就是看清楚期待与现实的距离,接纳真实的对方。婚姻里,我们需要确定的,不仅仅是自我存在的价值,更是不以对方的得失判断自己的成败。幸与不幸,不在于男人进取与否,而在于相同的生活态度和彼此的认可与接受。